单一族裔小公司
坐标硅谷,嗯混迹过n多华人老板的小公司,一个比一个坑。
具体行为表现在:
平时下班以后还在继续布置任务要求晚上完成;大半夜找你突然有事;周末需要随叫随到; 头三个月实习/试用期,不给工资;以帮你申请h1b为由各种压榨薪水;免费实习生一直在用,一波又一波; 临时撤销答应帮你办的h1b申请;工资极低(最低工资); 不给办医疗保险;不走payroll走contractor让你自己交税…
这种事情不只发生在华人身上,如果你去观察那些由单一族裔组成的中小型公司,比如全是印度人、全是菲律宾人、全是爱尔兰人、全是意大利人、全是韩国人的公司, 基本上工作强度高,待遇福利低,喜欢以变更雇佣方式避税等现像几乎是一致的,具体表现可能有所出入,但大致都可以观察到竞争激烈、资源有限、压低劳工成本的状态。
这种形态在社会学上称作即族裔聚集区经济/族裔飞地经济(Ethnic enclave economies)。
因此“留学生不要去华人老板的公司”是一个倒果为因的结论,把移民社会中中小型企业,特别是少数族裔企业家中一类普遍的现像,扭曲成某种“劣根性”的逆向民族主义的话语。
我们必须意识到,作为美国的少数族裔,至少一半以上的就业机会是由同族裔的企业家创造的,如果没有华人老板,华人留学生怕的不是被“坑”,而是找工作的难度远比现在高的多,相当一部分人面临失业。
所有创立初期、小规模、管理不规范的企业都更期望雇佣同族裔的员工,即使不因种族雇佣员工是“政治正确”,但操作中往往被忽略,跨文化雇佣往往意味着沟通、管理成本的大幅增加。
这不仅仅是语言上的,更多是文化上的。比如亚洲人、南欧人社群,都属于高情境文化(High-context culture)许多东西是不言自明的“潜规则”、“读空气”,但英语族群通常是低情境文化(Low-context culture),需要大量显性的语言沟通。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眼中的美国人聒噪、没礼貌;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人沉默、鬼祟的根本原因。
而当华人留学生应聘者进入到一家“多元文化”的公司时,往往意味着这家公司已经成长到管理相对规范,纪律相对明确,其规模允许其雇佣不同族裔的员工的阶段,其福利待遇自然好于规模更小、依靠同族裔员工以个人情感纽带(同乡互助、家族企业、朋友合伙)维系的小公司。
而中国留学生通常即没有作为少数族裔的经历、更没有管理多元文化企业的经历,自然把这种由企业发展阶段带来的局限性归咎于管理者的个人品质,是不公平不客观的。
为什么美国很多华人老板特别坑?
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278308533/answer/1939994197265483626